“听说郑州也修了地铁,上班时候跟北京的一样挤?”刘冉一边炒菜,一边跟妹妹视频聊天。
“对呀,我那天挤地铁去上班,还没到站就开始往下挤,硬是没挤下去,多坐了1站才从紫荆山挤下来又坐反向才到二七”视频中的妹妹一脸夸张,果然刚上班的小姑娘遇到屁大点事都能咋呼半天。
“那你下次就提前一个小时上班啊,别再睡懒觉了”刘冉尝了下自己做的炝锅烩面,果然还是没有老妈做的味道,不过在北京能拥有一个自己做饭的小厨房已经不错了。
“我才不要早起,美容觉对女生来说很重要的,老姐!你别怪我说你啊,你这北漂几年眼角都出鱼尾纹了!北京有啥好的,对象也找不到,老妈让我跟你说,不行就回来吧,别漂了,郑州现在也挺好!”妹妹一副说教的嘴脸,像极了老妈,看来留着父母身边的妹妹没少听老妈唠叨自己,那语气竟让刘冉仿佛在跟老妈打电话一般。
“行了,你个小屁孩竟敢说教你姐,好像你有对象似的。”刘冉把炝锅面倒进大海碗中,这个钧瓷的大海碗还是老爸上次来北京看刘冉的时候带过来了,说是怕她在北京吃不饱饭,用这个海碗可以多吃一点。也正是这个海碗上岗后,刘冉心血来潮开始在家自己做饭吃,缠缠绵绵几个月都不好的胃病竟奇迹般得痊愈了。
“我还小好吧,老——姐,你都三十几了?”妹妹特意将那个“老”字拖得又长又重,刘冉又气又无奈,办公室新来的小姑娘跟妹妹年纪相仿,她可不敢这样称呼刘冉,都是一口一个“Cherry姐”,叫得无比亲昵。
“老妈腿疼还厉害吗?上次我快递回家的药坚持吃没?”刘冉一手端面,一手拿电话,努力把话题从自己的年龄上岔开。
“吃着挺好的,老妈说让你不用寄了,家门口就开了一个免税店,我们直接就买了,郑州这几年变化可大了,老妈问你能不能申请调回来”妹妹这话明显是老妈教的,看来自己当年在北京吃的苦,老妈还记忆犹新,一直没断了让她回家的心。
“有效果就坚持吃啊,好了,我要吃饭了”每每聊到这个话题,刘冉都不知道怎么接下去,只能仓促结束对话。
“等下啊,老姐”妹妹在电话那头着急喊,“妈让我给你寄几箱烩面,你记得收啊,别总在外面吃饭,妈说你胃不好,等明年咱爸退休,有人照顾咱奶了,她去北京给你做饭去。妈还说,让你入秋就穿她给你新做的那个护膝,那个是旧棉布做的,可软了,要嫌难看就在家穿,一定记得穿啊。妈还说...”
“好了,好了,我知道了,你咋跟咱妈似的,叨唠起来没完呢?快去吃饭吧。”刘冉关了视频,低头喝了一口汤。不知不觉当初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小屁孩也出落成了大姑娘,原来那个励志减肥,却只懂得跟自己抢一碗面吃的丫头片子,现在竟开始学老妈关心自己了。
还记得刚来北京,租住的地下室又阴又潮,住了一个月,刘冉的褥子就湿透了,只能每周太阳好的时候拿出去晒,刘冉也是在那时候落下了膝盖疼的毛病。十一来北京看闺女的老妈,见到像老鼠一样蜗居在地下室的大女儿,心疼的哭了一宿,死活拉着女儿回家。刘冉哽咽得拒绝了,说北京有自己的梦想,苦点累点都值得,很多做媒体的前辈刚开始都住过地下室。
母亲拗不过女儿,临走那天塞给刘冉一对护膝,刚来北京的母亲并不知道去哪里买一对护膝,就把自己带的毛裤拆了,问隔壁阿姨借了钩针,亲手给女儿钩了一对护膝。
刘冉记得最想家的时候,是她刚到北京,有一天晚上打水洗脸,暖瓶坏了,一壶滚烫的热水,合着壶胆飞溅的玻璃渣,直直得砸在刘冉穿着拖鞋的脚上,刘冉瞬间憋红了脸,眼泪差点掉出来,“好痛”刘冉在心里叫。
“啊!”这一声是旁边洗漱的女孩叫的,刘冉刚想问女孩有没有烫伤,就被女孩的一群朋友挤开。他们围了一圈,着急得询问,竟没有人想起追究刘冉的责任。刘冉默默收拾好暖壶的残骸,接了一盆冷水端到地下室属于自己的那个小房间。当烫伤的脚放进冰冷的水中,刘冉的眼泪再也止不住了,“好想回家”在这个并不寒冷的秋天,刘冉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。
吃着碗里的面,刘冉默默定下目标,再奋斗5年,一定要在北京闯出一番自己的事业!再买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,6环外也行,然后接父母来北京住。至于对象,还是随缘吧。
回不去的名字叫故乡,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。异地工作的你,还记得跟兄弟姐妹们抢着吃饭的日子吗?你想对家乡的亲人说什么心里话?在外地工作,你最想念老爸老妈做的那道菜是什么?欢迎加入我们的讨论,对亲人告白。